查看原文
其他

动植物检疫 | 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9月14日,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防止博茨瓦纳高致病性禽流感传入我国的公告》(2021年公告第71号)。今年以来,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已联合发布多个公告,以防止贝宁、莱索托、马里、爱沙尼亚等多国高致病性禽流感传入我国;俄罗斯发现7人感染了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系全球首次。

到底是怎样的动物传染病引起大家如此关注?


01

禽流感与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家禽后引起的各种综合征,从无临诊症状感染到呼吸道疾病和产蛋下降,到死亡率接近100%的严重全身性疾病不等。根据病毒致病性和毒力,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MPAI)。

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AVI属于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基因组含有8个片段的单股RNA。核衣壳呈螺旋对称,外有囊膜,囊膜上有纤突:一种是血凝素(HA),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目前已知的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10个亚型(N1-N10)。迄今为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主要集中在H5和H7血清亚型。


OIE对MPAI具有明确的判定标准,即对体内IVPI大于1.2的6周龄鸡,或者静脉接种感染的4至8周龄鸡引起的死亡率不低于75%。静脉接种致死试验中IVPI不大于1.2或致死率低于75%的H5和H7亚型病毒,应进行测序,以确定其血凝素分子(HA0)裂解位点是否存在多个碱基氨基酸,如果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序列类似,则该被测分离株也被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02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禽和带毒禽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和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经口传播。

3.易感动物

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孔雀等多种禽类易感,多种野鸟也可感染发病。


03

临床症状

1.家禽


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内脏器官和皮肤有各种水肿、出血和坏死,但最急性型可能无大体病理变化。病禽因皮下水肿常导致头部、颜面、上颈和脚部肿胀,并可以伴有点状到斑块状出血。无羽毛处皮肤,尤其是肉冠和肉髯常可看到坏死、出血和发绀。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随毒株而异,但最恒定的是浆膜或黏膜面出血和实质的坏死灶。出血在心外膜、胸肌、腺胃和肌胃的黏膜尤其突出。


2.人类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初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气短,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损伤。


04

海关采取的措施


(一)禁止直接或间接从疫区输入禽类及其相关产品(源于禽类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

(二)禁止寄递或携带来自疫区的禽类及其产品入境。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三)在进境运输工具(如船舶、航空器、国际列车等)上,如发现来自疫区的禽类及其产品,一律作封存处理(自用禽肉除外,但不得带离运输工具),且在我国境内停留或者运行期间,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启封动用。其废弃物、泔水等,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无害化处理,不得擅自抛弃。运输工具上如发现禽流感疫情,严格依法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区域监督实施防疫消毒处理。

(四)对边防等部门截获的非法入境的来自疫区的禽类及其产品,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销毁处理。


05

海关提醒

凡违反上述规定者,由海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处以罚款:

(二)未经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许可擅自将进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或者其他检疫物卸离运输工具或者运递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第六十条 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许可擅自将进境、过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卸离运输工具或者运递的。

第六十二条 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由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


END

素材来源:重庆海关动植处 重庆港海关

供稿:殷静  高辉  陈敏

编辑:王磊 易瑾

投稿邮箱:lich_ta@qq.com

更多资讯

关注

重庆海关发布

获取更多信息资讯


声明:重庆海关推送稿件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其余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3-123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